發表文章

通靈王〈與恐山再會〉Netflix 中文版翻譯歌詞

圖片
(Netflix字幕翻譯:江俊諺) 〈給葉少爺〉 那個你將去見的人 一定不會讓你寂寞的 至少… 那個你將去見的人 一定不會讓你寂寞的 至少… 在半路上賭氣,悶悶不樂 在途中鬧彆扭,無精打采 愛即為邂逅、離別 有如透明薄布 於恐山再會 〈給安娜〉 黑色千羽鶴 黑夜時分,其人默默懷抱著 寂寞難解的謎團 即便無法手折成型 黑色千羽鶴 黑夜時分,其人默默懷抱著 寂寞難解的謎團 即便無法手折成型 就算故作堅強地微笑 但也會很想要照片 愛即為邂逅、離別 有如透明薄布 於恐山再會 〈給小生(自己)〉 年歲千餘年 如今小生 終於能自寂寥之情解脫 雖如此短暫 雖如此短暫 內心儘管軟弱 如今小生 終於能褪去那孤寂重殼 雖無墓可葬 雖無墓可葬 雖於眾生中長存 卻痛苦不已 若能於新年相逢 則不勝喜悅 愛即為邂逅、離別 有如透明薄布 於恐山再會 〈(無題)〉 小生雖不甚成材 然而此次 卻是帶著無比喜悅之情 與世間別離 即便遭誤認無情 亦不以介懷 願君微笑以對 稱不上思慕的這首詩 將就此打住 劃下句點 頂上之光為何處? 是否為地藏菩薩 本尊之所在? 愛即為邂逅、離別 有如透明薄布 於恐山再會 於恐山 訣別 voir:見面,新娘面紗之隱語 au revoir:再見 【其它參考資料】 東立漫畫版中文翻譯: https://www.ptt.cc/bbs/Maiden_Road/M.1269367427.A.7D8.html PTT鄉民版中文翻譯: https://www.ptt.cc/bbs/ShamanKing/M.1051987218.A.F35.html

《消失的情人節》孤獨的痴漢

圖片
:「你哪一天不見的?」 「昨天。」 :「昨天?昨天很重要嗎?」 「昨天很重要,情人節耶!」 《消失的情人節》My Missing Valentins |2020|陳玉勳|119mins| (前段無雷) 自從知道阿堯和小勳去年都會推出新作之後,就萬分期待,他們倆可以說是我最喜愛的臺灣導演。看完《同學麥娜絲》後是稍微失望的,原因有空再談。但《消失的情人節》是抱著高度期望,卻還能帶來驚訝與感動的成熟作品!也是我第一部二刷和買藍光的國片。上次帶給我這種感覺的是2017年的《大佛普拉斯》,不知道下次再有這麼喜歡的國片是哪部? 本片集《熱帶魚》與《愛情來了》的元素之大成,它沒有議題性,也不是那種能輕易用言語推廣的作品,但在觀影同時的那些細節、節奏,近乎完美又充滿溫柔,當你看過越多電影,就越會發現那些細節帶來的生命力,角色會從自己的腦袋生出故事,然後每次重看都會有不一樣的火花。 (以下有雷) 或許很多人覺得這部片的主題是回憶與遺忘,但對我來說最有共鳴是──孤獨。時間暫停後,阿泰帶小淇去秘密基地,路上,他訴說著車禍後在醫院相處的那段艱辛漫長歲月,父母死了,他很難過,也不知道未來會去哪裡,只有小淇一同在病床陪伴著他,但她也要出院了,也許這就是最後一面,他拿著郵政信箱的鑰匙,希望不要讓這緣分走盡,這讓他多延續了兩封信的快樂,就再也沒見過她了,只能一個人隨意拍拍照,想想小淇,想想遺忘的承諾,想想自己。 就這樣孤獨了二十多年才再次遇見夢中情人,他好高興喔!不過也只敢默默痴痴的等待,他不知道小淇記不記得他,更遑論會喜歡上他,所以時間暫停是他最好的機會,去一直想帶她去的秘密基地,拍拍照,然後默默望著海,伴著夕陽回程,想著這就是最後了,該放下了。對我來說,這段非常難過,如果這部不是Happy Ending,他們的緣分就這樣,結束了。 我同意小淇爸這段寫得太精煉,鋪陳不夠,但我認為他就是要強化阿泰孤獨的這個主題。即便是在醫院的那段日子,阿泰至少還有小淇,但小淇爸呢?他是被媽媽騎上去的,個性比《一一》的NJ更加憨厚木訥,可以不要小孩嗎?到了四十歲,他有什麼?甚至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生活不是存在主義所說的這麼輕鬆,慢半拍的人生並不是他可以選擇的。 勳導是個害羞的人,不喜歡嚴肅講故事,作品總是用喜劇包裝悲劇,片尾曲〈I Started A Joke〉就是在講這件事,搭配上阿泰...

《光陰的故事》臺灣新電影的起點

圖片
《光陰的故事》臺灣新電影的起點 | In Our Time | 1982 臺灣 | 109mins | PTT討論串: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95874038.A.2BF.html 看完本想搜尋一下板友的討論,卻發現堂堂全臺最大的電影討論社群,竟然連一篇本片的心得都沒有?!這可是新浪潮的濫觴啊!我忍不住敲起了鍵盤(本文當然有雷)。 本片是由四位導演,分別指導四部短片而成的電影,用現今的眼光來看或許太過溫吞,但在當時背後的力道是凶猛的,也帶出了新電影最重要的一個概念 —— 生活,用這個角度去欣賞,依然生動有趣。 《小龍頭》 | Little Dragonhead | 陶德辰 | 28mins | 在輕快古典樂的映襯下,藍聖文在鐵軌上跨出的第一步,開啟了臺灣電影新浪潮的大門。 男主角在本片的台詞應該不超過五句,片中沒有明講為什麼父母如此偏愛小弟,把他寵成皇子,卻對主角如此的嚴苛。也因為他那害羞內向的個性,面對喜歡的女生,只會近乎傻癡地直盯著看,而被同學不斷捉弄。他只能拿起祖父送的恐龍模型,逃離家人、學校,進入自己的侏儸紀世界。 在夢中的侏儸紀世界畫面一出現,我忍不住覺得廢到大笑,又同時感到非常可愛,小時候的我們就是這麼爛漫啊!曾經在小野的書中看到過,沒記錯的話,當時就是不知道怎麼處理片場的那些恐龍模型,才請陶德辰寫了這個劇本,真的是天才XD。 電影的後半,男主角和女主角一起找回了他那被丟掉的恐龍模型,讓他能夠繼續活在自我的小小世界中。話說,發現女主角游小薇就是在之後《小畢的故事》中飾演高年級朱小凡的小童星,也格外有趣。 《指望》 | Expectations | 楊德昌 | 28mins | 可以說本片我是為了這段來看的。如同早期楊德昌的作品《海灘的一天》和《青梅竹馬》,步調較緩慢而細膩,但在運鏡轉場之間,還有主題的選擇上,仍可以看出是他的風格。片中描述由石安妮飾演正值青春期的女主角,與她那風流不羈的大姊相反,是個溫和善良的乖乖牌,卻和姊姊同時喜歡上了來租的房客。她有一位矮小的男性友人,同樣有著青春期的煩惱,希望長高、能騎腳踏車上學……我真的很喜歡他們練車失敗,呆坐在草地上的畫面,那近乎讓我想到《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海報中,小四依偎在小明腿上的...

2020臺北電影節簡評

圖片
雖然是疫情趨緩後全球的第一個實體影展,可說是臺灣之光,但原想要趕論文的關係,就沒搶票,沒想到卻意外拿到馬老師贈送的兩張票!在這邊非常感謝老師!也才有了這篇文XD 《千面惡魔》Mephisto |1981匈牙利|István Szabó|146mins| / 一位近乎偏執瘋狂,卻才華洋溢的演員,因在《浮士德》中完美演繹了梅菲斯特(惡魔),而被納粹官員欣賞拔擢,不斷升職的他,是害怕?是己私?人性與慾望的矛盾中,對身邊的人那些所作所為,誰才是真正的梅菲斯特?戲裡戲外早已分不清楚。男主角的演技無話可說,瘋狂又大膽!宴會上那似笑非笑的表情,看不穿他的想法,也許連他自己也搞不懂,不過只希望舞台表演能再多一點,很過癮啊!劇本雖普但執行得不錯,許多手法與鏡頭的調度造就多幕的精彩畫面,也能理解在政治批判的劇情下,拿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原因。另外可惜因為年代久遠,採用事後配音的效果明顯,讓人有點出戲;還有剪輯稍嫌紊亂、場地影音效果不佳外,綜合下來仍然非常值得一看! / ★★★★★ 《轉校生》転校生 |1982日本|大林宣彥|112mins| / 今年北影對焦點影人選的片,最有興趣的就是這部《轉校生》,不必擔心早期的特效,又是日本導演擅長的清新題材,而最後證明我猜得沒錯,非常非常好看!沒有現代日片那種刻意的笑點,取而代之的是老梗卻可愛的自然笑果。而整部片根本是小林聰美的主場,不論是甜美可愛的女孩,或是粗魯天真的少年,完全收放自如,看不出是第一次演戲,相較之下男主角的表現就稍嫌樣板,但善盡本份。另外還有歐巴桑年紀時的樹木希林XD。電影開頭與結尾是使用墨綠色的膠卷,靈魂交換的主劇情則使用全彩,只能臆測是新生活的開始,與一段故事的結束罷!再來音樂大量使用了古典樂,樂曲選的精準,搭配上尾道迷人的海村風景,除了隨著劇情牽引著我們的情緒外,就像多摩市之於《心之谷》,令人想朝聖一番。因為是從小說改編,有些劇情不免顯得倉促,如果能改編成迷你劇集,相信可以更完整飽滿,但最後的那顆鏡頭又把整部片的高度拉起,讓人不捨地笑著說再見。難以想像在40年前就能創作出如此大膽前衛,又融合西方與家鄉各種元素,還能這麼成功的商業劇情片!看完的當下真的會想二刷。 / ★★★★★ 學生時期最後一個影展就這樣END, 好了,繼續趕論文去…

博恩這場強姦表演是成功的

圖片
https://www.facebook.com/1285050172/posts/10217140372043150/ 似乎很多人認為這篇寫得最中肯,那我就以標準反自助餐直男身份來剖析一下好了,對不起我就孬,只敢在這嚷嚷ㄏㄏ。 首先要認清的一點是這是美式脫口秀,當然身為一場公開的表演是可以被大眾審視的,但說超譯就是給自己所有的見解加上一個框架,留言區說通篇沒有在罵博恩,但明明就看這種父權笑話很不爽。回到美式脫口秀,脫口秀的目的是什麼?對就是讓觀眾笑,即便在臺灣這能同婚的國家,父權仍是主流,跳脫框架來看,爽不爽這件事就是一場不正確但主流又好笑的表演,只要能讓人笑,表演就是成功,而且你又知道他到底爽不爽?為了一場「表演」而不爽的人也是滿閒的,然後一定有人會說每次都開「脫口秀」這張擋箭牌很可恥,可是他本來就是啊!就連鄭南榕的笑話我都認為無傷大雅,以前的人不能講國父的笑話,也不覺得好笑,但現在呢?國父整天被罵卻不能開鄭南榕玩笑?真可撥。 這也不是他第一次有爭議性笑話,不喜歡就別看,美國這種病態國家都能接受康納的存在了,我不信他在臺灣活不下去喇。

《練愛iNG》值回票價的處女作!

圖片
PTT原文: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84459174.A.1E3.html 『《戀愛雞尾酒》是我心中21世紀最好的愛情片,我常在想臺灣有否可能拍出這樣的怪怪喜劇,哪怕只有1%拍出那個sense都好,沒想到阿Ken自編自導自演的《練愛iNG》做到了10%,完全不可以小看的一部片。』 https://www.facebook.com/encounterdavidlean/posts/10218852629441271 因為這篇短評讓我感興趣,看完之後——他說的沒錯。 《練愛iNG》Acting Out Of Love |2020|林暐恆(阿Ken)|99mins| 我不是工讀生,只是真心想推薦這片給大家。本篇基本上無雷,頂多是預告就有的內容,也請推文的大家不要暴雷。 但正文開始前,想先聊聊阿Ken。最早認識他是在2005年的《住左邊住右邊》,只要有他出現的畫面就非常有喜感,當時他和納豆的搭檔正紅,但我一直比較喜歡阿Ken,即便到現在納豆跟鍾孟宏導演拍了這麼多電影,說真的,演技還是那副樣子沒有進步,而阿Ken的層次就豐富許多。舉例來說,《大佛普拉斯》、《逆光飛翔》裡納豆飾演都算是有頭有臉的配角,但實在沒什麼深刻印象;而第一次看《國士無雙》就被阿Ken逼得大笑,更不用說在悶鍋裡面那搞笑模仿的層次,可惜悶鍋系列結束後就很少再看見他的蹤影,但我相信大家都對他在《露西》以及中配雪寶的表演印象深刻。 在螢光幕前消失這麼久,原來是寫劇本拍電影去了!這部電影也可以說是他的半自傳,這些年來努力的集合,在美加留學過的他雖然被定位在喜劇演員,但阿Ken並不滿足於龍套,希望能用自己的長才與演技帶給觀眾歡笑與感動,而後設的設定對於喜歡看電影的人來說更是加分! 劇情就如預告所說的一樣,簡單老梗,也許不夠完美,但演員的演技有撐起來,執行也行雲流水而有效,如果有類似感情經驗的人,一定會有所感動!片中笑點雖不是每個都讓人捧腹,但至少有一半是屬於真的有趣,這可能也和阿Ken多年的喜劇經驗有關,真的知道哪些能有成熟的「笑果」。 片中阿Ken和女主角紀培慧「練」習「愛」情「i」(我)「NG」(同時又雙關ing進行式),片名滿有意義的啦,但真的不吸引人。紀培慧從《九降風》開始就都出演那種高冷聰穎的神秘女性,這次演出鄰家女孩竟...

淺談陳玉勳和《愛情來了》

圖片
《愛情來了》Love Go Go |1997|陳玉勳|113mins| PTT原文: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80112445.A.622.html 「我以前都以為愛情是沒有味道的,現在我聞到了,而且非常的妙。」 春節假期終於補完了導演的全部作品,但在心得前,想先淺談一下陳玉勳。 我看他的第一部作品是《總鋪師》,笑點高明又不失溫情,即便細想人設劇本上有些瑕疵,但在行雲流水的節奏帶動下不會注意到這些!後來也因此,衝著導演的名號看了《熱帶魚》。《熱帶魚》看了兩次,第一次覺得有些沉悶,並沒有像《總鋪師》一樣讓人捧腹,可能抱著錯誤期待;第二次在看過更多的電影後,與朋友們一起,大家笑得樂不可支,是齣非常高明的黑色喜劇!其實從這兩部作品就能看出他創作的前後差異,陳玉勳曾說過他是個「不甘寂寞」的導演,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穰大家看見、歡笑,但在《愛情來了》的慘淡票房後徹底對電影圈失望,直到十六年後《總鋪師》才復出,票房的成功讓他進而指導《健忘村》,中間其實也導過《茱麗葉》中的《還有一個茱麗葉》以及《10+10》的《海馬洗頭》兩部短片和一堆爆笑廣告(蠻牛系列、京都念慈庵等),可以看出他其實是現今臺灣影視圈中最會寫劇本的導演——不單是喜劇劇本,人設和節奏感也都是上等,沒有之一!在執行上也非常純熟,李安導演曾稱讚他的幽默風格,那是需要天分的,他學不來。相信網上對他那些的評論他不是沒有想過,而是選擇走向偏通俗浮誇式的搞笑,以至於會讓有些人覺得「演得過頭」,但我認為這是他在商業藝術上的取捨。 《愛情來了》是他最難找的作品,連心得文都寥寥無幾,除了市售畫質爛到爆還內嵌字幕的DVD外,只有iTunes、Google Play電影和CATCHPLAY有高畫質的數位修復版可以租買。這基本上是一部三段式電影,小人物們相互出現在彼此的生命中,卻又都能獨立看待。第一、三段的關聯性較大,而第二段莉莉的電話愛情故事甚至可以完全抽掉,劇情也是我最無感的一段,但似乎也有滿多人喜歡的,廖慧珍也因此拿下當年的金馬最佳女配角。我很喜歡一、三段中「隱形人」的意象,雖說片名叫做《愛情來了》,但三段都不算是個開心的愛情故事,愛情像隱形人般若有似無,但劇情與時間總會讓人帶來希望。我認為這是臺灣最棒的愛情電影之一! 啊,看完好想吃檸檬派。 https:...

《一一》Yi Yi

圖片
《一一》Yi Yi : A one and a two |2000|楊德昌 Edward Yang|174mins| 「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也看不到。我怎麼知道你在看什麼呢?我們是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呢?我只能看到前面,不能看到後面,這樣,不是就有一半的事情看不到了嗎?」 看完的當下五味雜陳,卻是到了隔天思考這篇才流下眼淚。 這是我第四部楊德昌,部部題材迥異,卻都有大師之撼的強烈後勁!在臺灣電影史上多線敘述現代人的社會,仍無人能出其右。 所有人物中最有帶入感的是NJ,也許是因為吳念真那本土性的嗓音;也許是因為他所經歷的一切。最厭惡的角色是金燕玲飾演的妻子,自私哭訴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大家其實都一樣?回家在床上說的那一切,在上山前早就知道了,逃避可恥但有用,而且這種人很多,非常多。那NJ的舊情人呢?他們倆在一起似乎很開心,NJ對她聊若指掌,但她真的知道NJ要的是什麼嗎?她似乎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會不告而別,就跟當年一樣,卻相反。婆婆的畫面不多,但舉足輕重,就像上帝一般,聽著家人的告解,一句話也不說,卻什麼都知道了。 婷婷是個善良單純的女兒,嚮往著愛情、自責婆婆的受傷,一連一串的社會現實不斷著打擊她,她好累,只能在夢中想像美好的世界,就像《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的小四那樣天真,只是沒鑄下大錯,學習面對這一切,是舊情人和NJ的混合體。似乎滿多人認為她演得差,個人認為還好,而且聲音讓我想到《藍色大門》的桂綸鎂,讓那婉約的個性更有說服力。洋洋是個特別的存在,話不多卻總是語出驚人,導演有意將他想說的投射在他身上,童顏童語看似簡單,卻都沒有答案。 當然還有其他許多角色,除了老班底的客串讓人覺得有趣,其他各個都性格鮮明,不混亂也不冗餘(除了最後的刺殺案稍嫌劇情敗筆),更襯托出五位主角的個性,他們都代表著這個社會上那些真實存在的人物。 片中常常用玻璃中的鏡頭取代直接拍攝的畫面,像是訴說生活中的虛偽。在轉場時,常是聲音影像交錯的方式,引起我們的好奇心,更能呼應前後兩幕的關聯,父女雙雙約會的蒙太奇交互輝映讓情緒疊加得更飽滿!鏡頭的距離是最難表達的東西之一,不會遠到失去焦點,也不會貼近到過於特意刻寫,一切是那麼恰如其分。本片的第二顆婚禮鏡頭就直接震懾了我!彭鎧立(楊導的第三任妻子)所改編搭配的古典樂功不可沒,而雷鳴配上洋洋的情竇初開也非常可愛,兩人...

2019金馬國際影展簡評

圖片
(超長文,多為微雷)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第五部張作驥。一如往他過去的作品,用平實的節奏來觀察人,優點是不刻意灑狗血,但為了增加劇情張力,有些人會說角色設定太過刻意。題材是好的,不論是家庭或是失智的部分都完美呼應片名,但線分得太多,卻沒有完整收起;剪輯過於破碎凌亂,導致情緒無法帶入;演員們算好,但落差太大,且在製作上的缺憾導致演技張力無法發揮。只能說各方面真的很可惜! ★★★★✰(鼓勵製作精良的國片所以多給一顆。) 《4╳相識》短片集 這系列短片是向過去的台語片致敬。《前世情人的情人》致敬《三八新娘憨子婿》,透過虛實交錯的方式來呈現,剪接與笑點都頗自然,但劇情流於俗套。《阿嬤的秘密》致敬《丈夫的秘密》,以孫子的角度,透過偽紀錄片方式呈現台語片年代女性受壓迫的後果,很慢,但後勁強。《燒肉粽2019》是三部之中連結最好的一部!與《燒肉粽》故事輪迴的前世今生,更能體會出當年台語片帶來的感動。而《隨片登台》其實是我買這張票的原因,致敬《大俠梅花鹿》和《天字第一號》,隨片登台是古早年代演員會在播放中途現身戲院,增加票房的一種方式,劇本呈現方式如同《蘭花賊》,演員雖好,但腳本沒有什麼精彩之處,亮點還是在那兩部台語片。自大學以來,台語能力就大幅退化,每次看完台語片啊,都會覺得自己慢慢與這塊土地消失連結,不見了一種魔法。 《前世情人的情人》★★★★✰ 《阿嬤的秘密》★★★★★ 《燒肉粽2019》★★★★★ 《隨片登台》★★★★✰ (IMAX看台語片都多給一星啦!) 《兔嘲男孩》 對我來說,這不是納粹片,納粹與二戰只是個引子,引出男孩成長中紮實飽滿的勇氣、友情與愛情,將戲謔與嚴肅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處,這才是最困難的。和想像中不同,童軍的部分只有一下下,大多時間聚焦在戰爭期間,與人的互動生活,而且演員個個演得出彩!加厚了劇本的溫度! 配樂也是一絕,披頭四的開頭,與那再也貼切不過的神之結尾,前奏一下,直接濕。現在想想,似乎有點像反向的《月昇冒險王國》。 ★★★★★ 《王牌辯士》 辯士是早期無聲電影放映時,在一旁配台詞的職業,除了日本外,日治時期的臺灣也曾經出現過。辯士的能力與口才可以將一部電影創造出完全不相同的演繹方式,周防正行導演將這點活靈活現地呈現給我們,宛如對辯士這職業的一封情書。我最喜歡的是片尾那些老日本電影的珍貴畫面,這之於日本人,就像我們之於台語片的...

《醉鄉民謠》Inside Llewyn Davis

圖片
《醉鄉民謠》Inside Llewyn Davis |2013|Coen Brothers|104mins| 「你們可能聽過這首歌,如果從不新穎也從不過時,那就是民謠。」 基於某些原因,一直以為這片是奧斯卡·伊薩克和凱莉·墨里根的音樂愛情故事,但完全不是這樣,它是一個單主角的黑色悲劇,只有在歌唱時,才會綻放出那點火光。 初看完時會覺得結局可惜,做了功課才發現結尾的表演者是Bob Dylan,雖然沒有特別喜歡他,但這樣的安排圓了整個故事。相對之下,奧斯卡·伊薩克在片中演唱的所有歌曲我都非常喜歡!而且是實唱現場收音,可以說是近年來最棒的電影歌曲專輯,沒有之一!即便如此,在劇中也只得到「在你身上我看不到錢。」這種生無可戀的回應。觀眾的火光跟著主角瞬間熄滅,回到冷冽的大雪中。 柯恩兄弟一如往常地使用了許多暗喻與象徵,並在劇本上透過各種生活上的細節,來立體人物的個性,不得不說奧斯卡·伊薩克演得極好!把那種無奈頹廢、不屑與稍微憤世忌俗,又善良的主角神情,傳達到螢幕外的我們,其他配角們也都演得很稱職,尤其是不斷罵髒話的凱莉·墨里根甚是好笑XD。在攝影上也非常出色!不論是城市交通間的光景,還是舞台上運鏡的壓縮感,還有那些細微動作的捕捉,都可以讓觀眾們更加投入。劇本、音樂、攝影、演員都到位的情況下,奧斯卡只有少數的技術提名?不論如何男主角絕對值得入圍,看來還是看三大影展罷。 最後獻上片中所演唱的 《Fare Thee Well》